English

发展旅游经济 建设旅游强市

2000-03-21 来源:光明日报 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 罗志军 我有话说

南京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位居长江下游,辖南北要塞,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南京成为中国旅游城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南京的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围绕建设旅游强市的目标,狠抓城市的旅游环境建设,资源开发、市场拓展和行业管理四个重点,使全市逐步形成了大旅游的发展格局,旅游总收入连年20%以上速度增长的良好态势。1999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达1377.9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3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38亿元人民币,创汇2.01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实践证明,旅游业已成为南京市名副其实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面临新的世纪,南京市旅游业也面临众多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根据南京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的旅游工作思路:即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培育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中心,构建以专项活动为龙头、以名牌景点为依托、以特色专线为重点的旅游发展框架,使南京成为旅游综合实力一流、旅游环境质量一流、旅游拳头产品一流和行业精神面貌一流的融古都风貌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实现这一目标,2000年及下一步我市主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旅游规划,推进南京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制定南京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考虑旅游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统一,确保旅游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稳定性和权威性,促使全市旅游业能够在未来的五年内继续保持稳步快速增长。其次要加快郊县旅游业的研究和开发,分别推出江北和江南郊区旅游线。

二是抓资源开发,推出具有南京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夜瞻园,继续完善秦淮风光带;以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为主线,配合有关部门建成中国近代史博物馆;将散落在各地经论证可以集中保护的石刻及反映六朝文化的其它内容集中展示,与六朝文化博物馆及夫子庙王谢故居等共同组成六朝文化旅游线,全面展示南京六朝古都的文化和历史;开发明城墙和大江风光带等。

三是抓宣传促销,建立多层次的客源市场网络。国内市场要加强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及南京周边市场的开发,海外市场应重点稳定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台市场,积极开发欧美市场。同时,要加强旅游宣传品的制作,建立南京旅游网站,加大对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改善宣传促销的手段,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宣传效果。

四是推出特色旅游活动。通过举办迎新年听钟声、南京国际梅花节、南京特色专线游、金秋旅游月等为代表的特色专项旅游活动,扩大南京旅游的影响。抓住全国性大型会议在南京举办和南京国际发展中心建成使用的有利时机做好旅游宣传,大力开发会议、展览旅游,利用假日节庆组织旅游活动,繁荣旅游市场。

五是加强旅游立法,强化旅游市场管理。做好《南京旅游业管理办法》的申报立法工作,进一步细化近年来先后出台的有关法规政策,逐步出台各项管理实施细则。要重点解决“一日游”市场管理问题,建立和完善旅游投诉制度,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整顿市场秩序。要维护正常的旅游市场经营秩序,加强对宾馆饭店、旅行社建设和发展的总量控制,规范服务质量标准,提高经济效益。

六是抓好教育培训,提高行业整体素质。要充分发挥南京旅游培训中心的作用,培养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人才,特别是旅游高级管理人才及其后备人才,以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健全旅游教育管理制度,规范旅游教育培训市场,拓宽旅游教育产业化道路。

七是拓宽融资渠道,营造良好的旅游投资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特别是要抓住“入世”契机,加快旅游业的对外开放,积极探索多渠道利用外资方式,积极争取试点兴办中外合资旅行社。建立正常的政府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旅游发展基金和旅游事业发展费对全市旅游投入的引导作用和激励作用,强化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发展基金的宏观调配,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合理的使用。

八是构筑与南京大旅游发展相适应的管理运行机制。加大对全市旅游管理体制的调研,借鉴国内外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逐步理顺旅游主管部门与直属企业、行管企业、旅游景点及相关部门的关系,确立旅游主管部门在全市发展大旅游过程中的规划、协调、管理、开拓和服务的主导地位,形成与南京大旅游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使南京的旅游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南京得天地之灵气,集旅游之精华,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随着市委、市政府发展大旅游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南京一定会踏着新世纪的步伐迈向中国旅游强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